绿色智能的建筑长啥样?
工地里暗藏哪些新技术?
在湖南省人民医院马王堆院区住院门诊医技综合楼建设项目,一场智能建造的变革正在悄然发生。建筑工地长出“千里眼”“顺风耳”,以及反应迅速、计算精密的“智慧大脑”;塔吊司机无需攀爬至百米高空,在地面操作室内就能完成高空作业;建筑机器人各司其职,完成板材搬运、精准测量、自主清扫等施工作业……在马王堆院区综合楼项目建设现场,这些极具科技感的场景一一成为现实。
来!和我们一起,走进项目施工现场,实地探秘数智工地建造情景。
项目概况:湖南省人民医院马王堆院区住院门诊医技综合楼建设项目总建筑面积90,954.56平方米,地上23层、地下4层,主楼高92米,规划740张床位,合同金额5.828亿元。目前项目施工进展至装饰装修阶段,预计于2026年4月竣工。
项目以“智能建造标杆工程”为目标,组建由项目经理牵头的智能建造专项实施小组,遵循《长沙市智能建造项目评价技术导则》4.0场景应用标准,系统编制《智能建造专项方案》及《智能建造试点工作清单》,构建了涵盖11大核心板块、31项关键技术、80个实施单元的智能建造技术体系,为创新建造方式、探索行业升级路径奠定坚实基础。为确保项目高效推进,湖南省委省政府、湖南省住建厅、长沙市住建局等主管部门高位统筹,专项督导,从政策支持、资源调配到技术协调全程护航;各级领导多次莅临现场指导,针对施工组织、技术攻关等关键环节提出具体要求,为项目提供坚实保障。集团与公司层面高度重视,组织精干力量成立智能建造课题领导小组,联合设计、施工、生产单位协同攻关,明确技术路径与实施标准,精细化施工方案,推进项目智能建造应用全面落地。
作业端:运用智能建造质安工程师手机应用,实现班前教育、实名制入场、工种辨识、安全教育、人员智能化管理、智能定位及隐患排查等功能,保障现场人员安全与质量。构建双端联动高效协同体系,提升管理效能。
精准落地:BIM模型通过湖南省施工图审查,深度与信息完整度达行业领先水平,为后续生产、施工提供精准数据支撑。
效益提升:规模化生产缩短工期3个月,降低施工成本超300万元,建筑质量显著提升。
智慧物流:实时追踪产品状态,确保供应链的顺畅无阻,从而保障项目的高效推进与交付。
质量管控:AR验收将BIM模型进行厘米级定位,1:1叠加在施工现场,可视化指导现场施工核验、进度管理、质量验收管理等,减少施工错误,降低返工成本,提升施工效率。
安全升级:AI视频监控、电子围栏、塔吊监测系统等实时监测安全隐患,VR安全体验馆强化自身安全意识。5G塔吊远程控制,驱动塔吊精准作业,降低高空作业风险,减少塔机作业人员数量,提升设备管理和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水平。
作为全省智能建造4.0首个公建项目、长沙市首批智能建造示范项目。自开工以来,项目已荣获中施企协干工程建设企业科技创新管理二等成果、湖南省2023-2024年度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优良工地”、湖南省精品工程奖等多项荣誉,并成功举办2024年长沙市住建领域智能建造观摩会。本项目通过全面开展数字设计、建筑工业化、预制构件智能生产、智能施工、“BIM+”技术、全链协同平台、智能机器人、智能装备以及智能建造工程师-安全等综合性智能化技术应用与研究,打造项目从设计、施工到运维管理的全生命周期智能化解决方案,为全国智能建造推广提供了可复制的“湖南经验”,推动建筑行业向数字化、工业化、低碳化转型升级。
公司将致力于转型升级,持续推进智能建造技术全过程优化创新,深化BIM应用、AI决策、机器人作业等核心技术应用,实现建造精度与效率双提升;推动绿色低碳技术融合,打造高品质建筑,为行业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提供核心支撑,助力建筑领域可持续发展,以“长沙样板”向全国展示智能建造4.0应用场景的创新实践。